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欢迎登陆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官方网站

周信,沈黎新:“4+7”药品带量采购对药品流通G企业的影响研究(上)
发布日期:2019-11-27    发布:    作者:

image.png

摘 要: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药品带量采购是改革的重点,也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博弈的难点。在多年的变革中,为降低虚高药价,规避过度医疗,斩断医药行业的腐败链条,2018年我国正式试行“4+7”带量采购政策。“4+7”政策出台引发中标仿制药品价格大幅下调,大规模创新型药企释放政策红利,多家药企举步维艰等系列变化。而医药流通行业作为整个医药产业链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本文以G公司为例,提出了在“4+7”政策背景下,对该系列政策变革引发的系列影响,以及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发展的应对和建议。

关键词:“4+7”带量采购,医疗改革,新医改

1.“4+7”带量采购概述

1.1“4+7”带量采购的背景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入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解决药价高,看病难的难题仍是医改的首要任务,药品带量采购作为医疗改革的重点,也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博弈的难点。

纵观我国的带量采购历史,见表1。从最初的一品一规一厂一配送到当今的“4+N”带量采购,我国医药市场随着新政策的频频出台,带量采购工作层层推进,步步完善。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医药市场,新政策的修订仍不能完全消除医药市场的疑难杂症,仍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药品市场药价虚高,商业贿赂行为普遍存在,“以药养医”仍是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药品量价脱钩,实际采购价格不透明;药企合谋议价垄断导致药品供应短缺,影响药品价格及使用合理性;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带量采购回款不及时等其他问题。

在此背景下,为降低虚高药价,规避过度医疗,斩断医药行业的腐败链条,国家以一种新的招标方式,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视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入手,国家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以明显降低药价,减少企业交易成本,引导医院规范用药。2018年我国正式试行“4+7”带量采购政策。

表1  我国带量采购的历史演

image.png

1.2 “4+7”带量采购的内容概述

药品带量采购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的过程中,在开展招投标或者谈判议价时,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其目的是以量换价、降低药价、避免医药行业腐败及有效的医保控费。

2018年11月15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同意,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以下简称4+7城市)。分别位于中国环渤海、东南沿海、东北及西北的中心城市,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和医疗资源最密集、最优质的区域,具有代表性。“4+7”第一批带量采购共涉及 31 个品种,42个品规,70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及37家药企。

2019年9月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在“4+7”城市及已跟进落实省份执行集中采购结果的基础上,国家组织相关地区形成联盟,依法合规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采购范围由“4+7”扩向全国变为“4+n”,联盟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盟地区4+7城市除外。这也就意味着,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范围内的省级行政区域均已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另外,联盟地区除了公立医院外,还涉及部分军队及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招标上限方面设立两大价格天花板,即不高于全国最低价,中标规则也由独家中标变为多家中标。

1.3“4+7”带量采购的成效

从经济层面看,“4 + 7”带量采购属于“团购”的性质,利用大规模的采购数量,按通用名“单一货源”中标,形成医疗保险部门的买方垄断。试点采取“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思路进行,通过企业间市场化竞价能充分起到“以量换价”的作用。“以量换价”指带量采购将以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以及原研药品的最低报价。因此“4+7”带量采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及成效。

1.3.1 治理药价虚高,遏制商业贿赂。

 “4+7”带量采购通过促进竞争,推动药品降价和仿制药替代,通过量价挂钩、及时回款降低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和财务成本,进一步降低了药品价格。通过强化综合监督管理、规范采购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减少药品销售过程的灰色空间,打击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恶意竞价行为,消除药企对回款的后顾之忧。具体到企业,由于各自的费用结构不同、市场结构不同,降幅有高有低。在以往我国的采购模式大多是将质量相近的药品同时进行药价竞标,而此次试点工作则是以单一质量采购的方式进行。这不仅能增加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使药价下降,还可以迫使原研药等高价药降价。

从目前推行的情况来看,在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中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成功率达到 81% 。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22 个( 占 88% ) ,原研药只有 3 个 ( 占12% ),说明国产的仿制药占带量采购的主导地位。从降价的幅度来看,与 11 个试点城市 2017 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2% ,最高降幅达96%。以试点城市深圳为例,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恩替卡韦等药品降价幅度普遍超过70%,其中恩替卡韦甚至降幅达98%。见表2。

image.png


1.3.2  节约医药资源,抑制过度医疗

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行为的过程中,常出现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等超出疾病实际需求的医疗行为。但由于医生在诊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自由判断空间,因此在临床中过度医疗界限难以划分。我国现阶段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因为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付出难成正比,部分医务人员通过多开药、开贵药来获取额外回报;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向医生提出过度治疗的要求,增加了医疗供给的负担,另外,为避免医患关系的恶化所带来的的医疗纠纷,从而发生过度诊疗行为。实行“4+7” 带量采购政策,可以缩小药品供应的范围,制约了医生的处方权,有效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与此同时,“4+7”带量采购还可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为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响应了国家医保控费的号召。

1.3.3  加速行业整合,形成优胜劣汰

“4+7”带量采购通过设定质量标准和带量采购,推动医药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通过量价挂钩、保证使用、及时回款,规范了流通秩序、净化了行业生态;通过区域联动,推动药品配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允许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公平竞争,促进一致性评价工作。使公立医院深化改革,通过挤掉药品销售费用、改变“带金销售”模式,净化医务人员行医环境,促进合理用药;通过降价和替代效应,降低药品费用,腾挪费用空间,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推动三医联动,撬动相关领域改革,特别是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净化了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增强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意识。

新政的出台将会对大型药企带来政策红利,鞭策其预测药品需求市场,提前做好生产规划,调整生产规模,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药品成本降到最低,以数量和质量优势在投标中脱颖而出,甚至形成“垄断”。带量采购模式由于确定了药品的采购量,间接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供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打压了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来赢得中标的企图。因此,许多中小型企业将会举步维艰,逐渐被市场淘汰或被大型企业吞并,从而实现医药行业资源的重新整合,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格局,由“小、多、散、粗”转变为“大、少、集、精”,解决药品质量难以保障、政府管控难以落实等实际问题,通过集中化,促进药品市场提质增效,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2.“4+7”带量采购对医药流通企业的挑战及影响(以G公司为例)

医药流通行业是整个医药产业链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作为一个重要的中介,它是连接医药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包括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的桥梁。医药流通企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医药产品的分销,既包括批发,也包括零售。除此之外,医药流通企业还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比如数据查询第三方物流等等。

进销差价和返利仍是医药流通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从商品流的角度分析,流通企业将药品从生产企业配送至医院或者其他商业客户手中。毛利率通过两种形式体现出来,一是纯粹的进销差价,二是生产企业给予流通企业的返利。通常来讲,进销差价对毛利的贡献相对较大,因此面对“4+7”带量采购等系列新医改政策的推行,面对药品降价、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并购整合加速,使得医药流通行业毛利率继续下降。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后,会给配送企业带来零差率或低差率时代。目前整个医药流通行业的格局导致整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毛利率不断下跌,整个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到1%。

本文选取的G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药品流通企业,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本章将从G公司实施“4+7”带量采购各项指标的前后变化进行分析,以小见大,总结“4+7”带量采购给医药流通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建议。

2.1  G公司“4+7”带量采购的销售规模

G公司及其子公司最终中标21个通用名,涉及35个规格。

本章统计了G公司对“4+7”带量采购品种的截止于2019年9月的销售情况,结合表3来看,G公司持续经营品种2个,新增“4+7”品种19个,截止2019年9月21个品种平均销量增幅均超100%,占G公司2019年前9月总销量的0.78%。

 image.png

“4+7”带量采购品种销量“4+7”产品本年度累计22,724.6万元,环比增长21.66%,增速快于上期3.58%,占北京地区总指标的48.81%,“4+7”品种在G公司销量呈逐步增长趋势。


image.png

图1   截止2019年9月“4+7”带量采购G公司及各子公司销售情况

image.png

但由于G公司业务规模量较大,“4+7”第一次带量采购品种涉及数量少、范围小,“4+7”品种仅占G公司前9月销售总额的0.78%,因此对G公司的整体影响较小。

2.2“4+7”带量采购对G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

2.2.1“4+7”带量采购对G公司G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影响

2.2.2.1  预付账款方面

G公司“4+7”带量采购新增预付品规共计10种,涉及供应商3家,2019年1-9月份合计含税预付金额合计为5,133.84万元。详情请见表4。

image.png

G公司2018年及2019年1-9月的预付款总金额共计212,462.75万元,2018年预付款金额为103,246.18万元,2019年预付款金额为109,216.57万元,2019年较之2018年同比增长额为5,970.39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06%。

其中2019年新增4+7品种,涉及预付金额为5,133.84万元,占2019预付款总体5%份额。2019年9个月的预付金额远超2018年全年预付额,其原因是新增“4+7”带量采购品种增加额占整体增加额的86%,详情见表5。

     image.png

由此可见,“4+7”带量采购的中标企业抢夺了产品市场的高占有率,因此对配送商在付款方式的选择上基本要求为预付货款或到货即付政策,态度更为强势。通过上表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19年同比上年的预付增长额86%,大部分原因是由于“4+7”带量采购品种的引入,因此“4+7”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对加速了G公司的预付账款业务的增长,从大的方面来看,预付账款的增加对企业经营资金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2.2.1.2 回款方面

“4+7”带量采购政策配套措施对公立医疗机构回款时间提出了要求:“公立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要保证从药品入库30天内及时回款”,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管G公司1-9月“4+7”中标药品平均回款天数如表6所示,从表中可见,“4+7”带量采购所有品种的平均回款天数为41天,超出了政策要求的30天回款的预期,尤其像是B品种、D品种此类品种的回款天数高达73天,超出政策规定回款周期一倍有余。

image.png

销售回款周期过长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药款长期占用所产生的资金成本会影响药品价格,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公关”并提高在当地的报价以弥补损失,并且销售机构回款是否到位以及是否发生其他非4+7品种款期变相延长都未可知,因此配送商的资金压力可能随着配送品种数量和范围的扩大而进一步加大。

2.2.1.3 库存影响

如何保证药品供应是本次4+7采购执行过程中提出的最大问题,与此同时低价药品也一直存在短缺断供问题,这是对生产企业最大的考验。于此同时“4+7”带量采购政策也对配送商也提出了保证供应的库存要求,因此对公司的库存也会存在一定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经统计“4+7”带量采购政策推行后,G公司“4+7”带量采购品种3月份库存较2月份库存大幅度提升,呈一个较大的库存增量变化。但除新增品种外,就持续经营品种如B品种而言,由于中标药品的市场份额瓜分,G公司的3月份库存量反而小于2月。3-8月份库存随销售情况变动,库存数量有增有减。但就公司总体库存量来说“4+7”品种占G公司总库存额的1%左右,占比份额小,因此对库存产生的影响不大,但该影响不能忽视,在后续“4+7”扩面后,对于库存占比会呈现逐渐增大趋势,资金占压比例加大。

       从G公司2-9月分库存周转率来看,“4+7”带量采购品种在引进之初对于库存周转方面有一个较大的增速,在后期销售中有所减缓,总体的流动比率处于适中状态。

image.png


G公司面对预付账款规模的大幅增加,回款周期的不确定性,存货周转速度减缓,导致G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规模下降,但由于G企业业务量较大,“4+7”带量品种仅占G公司整体经营品种的1%,因此并未对G公司的财务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

2.3“4+7”带量采购对G公司经营效益的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图2 G公司2019年4+7品种2-8月品种毛利率

 

 本段选取了G公司较为典型的两类“4+7”带量采购品种,一为持续经营品种,包括“A品种”,“B品种”;第二类为“4+7”新引进品种,包括C、D、E三个品种。

通过表10及图2可见,对G公司第一类持续经营品种,毛利率成U字型变化,尤其是“A品种”的毛利率前后有变化明显。以“A品种”为例,“A品种”在2月毛利率为5%,在3月中标之后,毛利额率直线跌幅近15%,处于亏损状态。但在7月,“A品种”的成本在不断的调整中,逐渐恢复为正常盈利状态。

  再看新引进的3个品种,C、D、E,由于这三个品种在2月份“4+7”带量采购政策推行前还未引进,因此无法对该产品的毛利变化进行比较。但纵观三个品种的毛利额,可以看出三个品种的毛利额及毛利率在3-8月份,处于一个较为稳定小幅度增长的正毛利状态。

  分析其变化原因是,在第一类持续经营药品中,由于“4+7”政策的推行,药品的中标价格大大降低,制药企业缩减成本,药品流通企业在其中的销售费用急速缩减,配送企业毛利空间被迫压缩,因此毛利急速下滑。但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后,对于政策的适应,产品成本的控制调整,产品毛利又恢复了正常范围。在第二类新引入“4+7”药品中,由于是在政策出台后新引入的品种,因此在成本管控方面控制较好,毛利无大变动。

  因此,从总体来看,“4+7”带量采购的推行,对G公司的原有运营品种毛利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原有品种的毛利在短时间内直线下降,经调整后又上升;而对于新增的运营品种,毛利水平较为稳定。由于G企业的业务量大,经营品种多,第一次带量采购涉及的品种少、范围小,因此对G公司的整体毛利水平影响不大。但随着第二次“4+n”带量采购或是药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调,带量采购试点范围的扩大,药品采购品种的规模逐渐扩大,我们预测,对诸如G公司此类的药品流通企业的毛利率会受到影响。

“4+7”带量采购通过促进竞争,推动药品降价和仿制药替代,通过量价挂钩、及时回款降低医药企业销售费用和财务成本,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随着药品价格进一步下调,生产企业必然压缩配送商的毛利空间,4+7必然导致配送商毛利空间进一步降低。面对药品降价、使得医药流通行业毛利率维续下降,药品销售过程的灰色空间大大缩减,流通企业凭借经销差价及返利获利的空间也极度缩减,配送流通企业即将进入零差率或低差率时代。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郭泰鸿.“4+7”下一步去哪儿[J].医药经济报,2019,5:1-2.

[2]张睿智,乔家骏,毛宗福,等.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现状评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28(3):199-201.

[3]陈昊,饶苑弘.新时代的药品带量采购实践与思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8(5):19-22.

[4]姚茹昕.浅谈药品带量采购下医药企业发展战略及财务风险应对[J].财务管理,2019,1:33-36.

[5]谈在祥,范舜.药品“4+7”带量集中采购背景下医药企业的挑战与应对[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8):13-16.

[6] 赵新江 . 药品带量采购拨动行业神经 [J]. 理财,2018 (11).

[7] 杜春梅,郭普宇,薛春梅 . 生物制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 (12).

[8] 冯玲玲 . 制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J].财经界 ( 学术版 ),2015 (02).

作者简介:


image.png

周信(1996-),女,汉族,湖北人,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现任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应付组核算专员。 E-mail:zzxxgz001@163.com


沈黎新(1966-),男,汉族,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高级会计师,现任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副会长。

image.png


--> -->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