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欢迎登陆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官方网站

【战略系列】之一关于战略的基本理论
发布日期:2020-02-11    发布: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 陈隽

【前言】任何经济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生存发展必然受到内部、外部各种条件与变化的影响,所以管理科学应运而生,在实践中帮助经济体作出反应并不断发展相关理论。本系列将总结介绍关于战略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a_383038751.jpg



战略定义:美国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Jr.1918—2007),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Jr.1918—2007),管理学权威、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伟大的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撼动了主流经济学的根基。他的成就,是一座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绕不过去的高山!

《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1962年)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书中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基本长期目标,选择行动途径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

本书的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企业面对新的机会(进入相关的产品市场和地理扩张)可能会采取一个投资战略;但这个投资战略就生产工艺、产品和地理来说目标越是远大,发展出一个能够协调投入流量和产出分配的管理结构就越是关键;因为只有这种相应的结构才能协调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企业生产过程,从而证明大规模投资的合理性。战略起源于对机会和需求的考量,来自于不断变化的人口、收入和技术的识别,以便更有利可图地利用现有的或新增的资源。新的战略要求建立新的或至少更新了的结构,才能使扩大了的企业更有效地运营。他在著作中提出:结构必须跟随战略,随后演化出战略-结构-绩效的范式(SSP)。典型案例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总部配备350名战略规划人员,随着战略制定权下放到战略经营单位(SBU),战略规划人员压缩到20名。




传统概念:美国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47—),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47—)是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迈克尔·波特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他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
他将战略定义为: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具有计划性、全局性、长期性属性。他的这一观点被管理学界认为是传统概念的代表。
迈克尔·波特对竞争情有独钟,代表作有《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他的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了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缝隙市场战略。公司应视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来选择战略方针,同时还应该考虑连接产品或者供给的系列信道,波特首次将这种信道称为价值链,他在每一条价值链上区分出内部后勤、生产或供给、外部物流及配送、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五种主要的活动,而每一项活动都伴随着各自的派生活动,每一家公司的价值链相应地融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价值体系。





现代概念之一: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以计划为基点将企业战略视为理性计划的产物是不正确的,企业中许多成功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或整套决策或行动方式。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将战略定义为以计划为基点将企业战略视为理性计划的产物是不正确的,企业中许多成功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或整套决策或行动方式。这套方式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的战略,具有应变性、竞争性、风险性的属性。他的这一观点是关于战略现代概念的代表之一。

明茨伯格是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组织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管理者工作的分析,其代表著作有《管理工作的实质》《五重组织》等。1973年,明茨伯格以一本《管理工作的实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一举成名,书中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类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仔细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对组织的巨大作用,并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了建议。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还处在初创期,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作用逐步被认同。这种背景下,明茨伯格关于经理工作对组织作用的分析,非常有助于职业经理人认清自己的价值。

体现了明茨伯格战略思想的《五重组织》出版于1983年,明茨伯格写道,企业应该废除传统的界线和职能上的分工,等级制度已经过时了,如今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就是非正规的、不定型的的团队,这些团队有频繁的人员更替,而且当旧的问题渐渐隐退,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时,团队的工作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明茨伯格把这种形态模糊的工作环境命名为"临时委员会组织"以区别于"官僚组织"。传统的战略理论认为制定战略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他们应冷静地考虑并制定战略。对此,明茨伯格大不以为然,他的理论矛头直指僵硬刻板的战略方针,战略方针虽然还没有被完全淘汰出局,但他在《战略性计划的沉浮》(2000)中已经宣布了它的死亡,战略性计划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战略和计划是矛盾的对立面:战略是综合,计划是分析。战略经常会伤害人们的决心,扭曲人们对未来的设想。




现代概念之二:美国J.D.汤姆森,战略既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


他将战略定义为战略制定的任务包括制定一个策略计划,即预谋战略,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对它进行调整。一个实际的战略是管理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

战略的应变性,是从产业或市场的层次上来看的。战略的应变性强调企业应该采用何种措施来适应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即战略的应变性认为,战略是帮助企业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从而形成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力量。

外部环境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也是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企业战略的根本原理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达到外部环境、战略和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三者的动态平衡。

 



结论


以上介绍了关于战略的相关基本理论,代表了战略这一管理学概念的发展历程——从静态到动态,从固定到变动,从主观到客观。  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而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事实上公司的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公司战略意味着企业要采取主动态势预测未来、影响变化,而不是被动地对变化作出反应,而这对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有效的。当今医药企业与公立医院处于医改的大潮中,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能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掌握相关专业管理技能去顺应潮流才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陈隽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 -->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